“无题”:一周城市生活

多元的视角、丰富的表达,是观展《无题》后最直接的感受。无论是纪录片《部长》中讲述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唯一白人部长的故事,还是走访深圳市光明区6个街道31个社区后挖掘出的《光明声音档案》,抑或是关注自然与气候讨论的、具有数码味道和诗意的影像散文《霰》,都呈现了对社会不同切面的关注与研究,吸引参与者在观展的过程中,与艺术家、与作品背后的议题本身发生思维碰撞。

《无题》是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下设“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在2023年创设十周年之际增设的视觉艺术项目。展览汇聚了八位中国80后艺术家的创作实践,策展人王懿泉也是80后艺术家群体中的一员。80后伴随改革开放而成长,拥有诸多标签,被称为“经历最复杂的一代人”,在王懿泉看来,80后艺术家身处各地,用实践塑造文化艺术的现场,关于这个群体的讨论在今天中国的文艺生态中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可以从此次展览中看到王懿泉近年来研究80后艺术家群体的一些发现。

过去几年里,我的创作和策展重心转移到了有关中国80后艺术家群体的研究。这一研究明显有着对于代际的讨论,不过我的目标并不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身份标签上。我最关心的实质问题是,通过研究和展现80后中国艺术家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创作,提取当代视觉艺术背后的共享价值,去尝试建立一个以我们这一辈人为主体的叙事。这个叙事不必仅仅停留在艺术史的内部,而是尝试建立对广泛的历史与现实的重新认识。

在今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我策划的展览汇聚了八位80后艺术家,没有用一个题目去概括这批艺术家各异的实践,而是用《无题》来保留有余地。对我来说,把艺术家和艺术品交给观众去赏析,是无比兴奋的事情,这样自由开放的互动总是能激发讨论。《无题》是我对中国80后艺术家群体研究的第二章,上一章是去年在纽约视觉艺术学院上海SNAP艺术中心呈现的《吾辈》。对比两次项目的策展体验,《吾辈》是在一个非盈利小空间里与33组艺术家的大聚会,而《无题》是在艺术节大空间中和8位艺术家的专门见面。

我希望通过这篇札记,与读者们分享有关中国80后艺术家群体的故事。篇幅有限,人物和人物关系,我暂且不深入展开,而着重描述在策展意义上的时间、地点、事件。

当我们谈论一个具体代际的时候,最直接的指向是关于时间的。在我的策展和研究里,我将这个时期规范在标准的十年,从1980至1989年。《无题》和《吾辈》的所有参展艺术家都出生于这十年。通常来讲中国社会对于80后的定义也是如此。不过,当我将这个划分与西方社会关于千禧一代的定义相比较,我发现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社会发展、文化、人口出生率的不同,使得代际的划分具有一种宽容度,并非是精准的十年。这一灵感让我联想起历史研究中对于世纪的描述,例如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杰奥瓦尼·阿锐基《漫长的20世纪》,汪晖《短20世纪》。

带着这样的思考,在过去几年里我与不同学科的文化界与艺术界朋友交流。我们常常从80后代际谈起,渐渐将话题聚焦在了一个时期——1990年代。1990年代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因而染色了怀旧调与期许感,这也是80后成长的关键时期,从懵懂走向成熟。这些交流讨论推动我返回历史时空去寻找什么是影响80后的90年代精神,以及90年代是否有着属于自己的时间膨胀。如果可以延长,对于中国内部的90年代,是不是从1983年经济体制改革时便开始了,一路抵达2008年北京奥运会。而作为对比,世界的90年代,是不是从1989年的冷战结束延伸至2001年的911事件?

我从作为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视角出发,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并不是我非要追求的,而是这样的思维框架才是令我兴奋的。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如何利用视觉艺术的敏感和多元媒介表达去提出和细化这样的框架,从而激起广泛的讨论涟漪。

回到我的策展研究本身,如果我采用一个“漫长的90年代”视角,原本严格的以年代划分的代际也将变得更具有动量,看待80后艺术家群体的思路将会从以往的定势中释放出来。我将有机会弱化那个传媒化的标签转而跃进历史时空针对某些具体部位展开凝视和刻画,因此一个中间群体才能开启与前辈及后辈的更细致入微的对线新潮之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实践提供新语境。

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我常常被问起,80后艺术家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我总是很难给出一个标准答案。如果非要在多样性中找出一条核心线索,我会归结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激烈城镇化。中国的城镇化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的城市化发展不尽相同。对于拥有数亿人口、地理样貌丰富、文化传统悠久的东方古国,中国城镇化的复杂性不言而喻,只不过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并没有对此进程里的具体画面进行写真。因为在高歌猛进的经济蓬勃大画面里,人们是很容易忽略那些构图细节的。

80后艺术家正是在这样的激烈进程里成长的。就算个体的境遇不同,我们也拥有相同的经验:住房从分配到商品化,小城市向大城市的大量人口流动,村镇的寂寥和房地产的兴起。我们的生活方式以一代人成年的时间快速告别了父辈们的乡土联系,而转身进入了摩天大楼和地下铁。

与激烈城镇化相伴生的还有独特的家庭结构转变。80后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三口之家,这一由独生子女政策造就的经典血缘组合。因为“只生一个好”,让祖辈父辈的溺爱找到了最佳出口。这也是为什么在一段时期里,大众报业版面上,80后被渲染成了任性的“小皇帝”,而父母被描写成“摘星星的人”。

城镇化的速度感,独生子女的孤独感,都市化了的乡愁,常常是80后艺术家的表达主题,甚至也构成了表达本身。因而与之相对的必然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媒介。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一批艺术家的语汇如此丰富。例如《无题》参展艺术家黄成从雕塑到声音艺术的创作转变,或者邹晨从新媒体艺术到古老陶土的媒介跨越,前者不遗余力地在华南的城中村里采集即将消失的山歌,后者在中西方文化交融地带探索不以结果为终点的反进化论式的创作。

受策展人委托,艺术家邹晨近期在中国瓷都景德镇开展了驻地生活和采风,从当地市镇的本土环境中,以及与周遭的陶瓷艺术氛围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一批融合了她个人艺术追求和在地感受的系列陶瓷作品。

现在,2000年代以来登台的最早一批“年轻艺术家”已经迈进了职业生涯中期阶段,随着时间推移那种速度感、孤独感和乡愁像颜料一样更加浓稠。而令人高兴的是,在我熟悉的一批80后艺术家里,我看到彼此的作品在处理这些感觉的时候变得更加深厚了。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画,如果我们仔细看,可以在那些重彩或厚重的颜料之下,看到一层底色。对于80后艺术家,全球化是这层底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兴起的新一轮全球化将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带入进了全球贸易循环。与此同时,中国拥抱全球化的积极结果不仅带来了经济增长,还催发了文化的多样性,从此黑白分明的文化生态融合了国际化的色彩关系。《无题》的参展艺术家耿旖旎在一次采访中谈到,“80后成长的阶段是中国开放度最大和发展变化最快的时代,伴随着新鲜事物的进入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刷。”

从1986年中国提出关于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地位的申请,到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加入全球化是这十五年之间的连续事件。80后在这个周期里长成了少年和成年,这一代人也见证了随后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没有哪个80后没有参与到如此的中国故事之中,这一代人正是在这样的主流叙事里慢慢走向成熟的。

在全球化这一大事件的前前后后还埋藏着很多相互关联的子事件,例如1983年开始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的“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的“南方谈线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宪法,2003年至2007年之间GDP的双位数增长。

艺术家33EMYBW的专辑作品,2016-2019年期间,她策划了重新展现侗族民族文化的项目“ DONG”,项目涉及田野调查、音乐、出版及展览论。

生活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和经济上行期里的80后,相比其他代际对未来的预期总是有理由保持更多的乐观。80后在文化艺术上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是基于此的。然而,随着今天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以及世界经济的低迷,80后艺术家们将要如何利用自己的艺术底色来描绘与周遭与世界的关系,这是大家都关心的。这也是为什么关于80后艺术家的讨论在今天中国的文艺生态中具有价值。

(文/王懿泉 第二十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委约策展人;文中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由JJYPHOTO拍摄、活络空间设计事务所提供)

本书是对20世纪70年代那次世界经济危机的一项研究。那次危机被概念化为一个单独的历史进程的第三阶段,也就是终结阶段。这个进程被界定为世界规模的美国资本积累体系的崛起、全面扩张和消亡三个阶段。

该书述说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无数局部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40年“冷战”所造成的不安,科技进步的利与弊,社会、教育、文化变革的长与短,资本主义发展的荣与衰,社会主义进程的得与失,民族独立与的起伏,以及即将到来的21世纪前景的明与暗,并对整个20世纪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意义作出了的评估。

全书分两卷:上卷“80年代的人文前卫”是高名潞与周彦、舒群、王小箭、王明贤、童滇等人所著《中国当代美术史:1985—1986》的修订版。下卷“历史资料汇编”则是高名潞将’85美术运动的原始资料按照时间和理念结构整理编辑而成的一部资料集。

《’85新潮档案》是配合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85新潮”展览所出版的大型文献集,它是对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家、相关策展人以及重要展览的文献资料的首次全面汇集、整理和出版。

影片讲述患难与共的两个家庭因为一场有隐情的意外被迫疏远,他们在时代洪流下历尽伤痛与不安,人生起伏跌宕,最终选择面对真相,坦荡向前的故事。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Previous post 巴萨弃将本菲卡罪臣 西芒、热奥瓦尼成球队罪人
Next post 爵士悍将有眼光娇妻颜值身材满分!NBA极品花魁神似瓦妮莎